引喻失义的喻(引喻失义) 全球观焦点
发布时间:2023-05-08 22:20:21 来源:互联网

1、“义”的意思是”适宜“的意思。

2、“引喻失义:,汉语词语,指比喻不恰当。


(相关资料图)

3、出自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拼音:yǐn yù shī yì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

5、引喻:称引、譬喻。

6、 义:适宜、恰当。

7、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8、《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9、这篇文章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兼顾叙述和抒情。

10、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11、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12、扩展资料:《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13、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14、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15、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16、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17、《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多次劝说刘禅继承刘备的祖先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18、上半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下半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引喻失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师表。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了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