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报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
发布时间:2023-06-01 07:07:06 来源:胃肠病科普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9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用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原方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升降,补泻兼施以调虚实,由半夏、干姜、炙甘草、人参、黄连、黄芩和大枣7味药物组成。

半夏苦辛温燥,善散结消痞、和胃降逆止呕为君。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以和阴;

黄连、黄芩苦寒清降,清泻里热以和阳,共为臣药。

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补虚和中,防止半夏、干姜辛热伤阴,黄芩、黄连苦寒伤阳,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

全方共奏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功效。

目前广泛用于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各种慢性胃炎的治疗;兹将姜宁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结合最近的相关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会有所启发和裨益。

病由中焦气机壅滞不通

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甚至数目减少,并伴有肠化生等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胃脘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

综合临床症状,邓沂教授认为此病属中医“胃痞”、“痞证”等范畴。

“痞证”在中医文献中有具体描述,《伤寒论》载:“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素问·异法方异论》载:“脏寒则生满痞”;

《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载:“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满,故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者,有食积而成者,有痰结而成者,有湿热太甚而成者。”

正是因为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各种因素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气机壅滞不通,形成了痞证。

治以辛开苦降 消痞散结

本病是由脾胃升降失调、气机逆乱壅滞所致,并由此引发脾胃功能异常。

较为常见的是寒热互结、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则虚寒内生,寒则气机不畅。

而脾胃虚弱又会出现食欲不振、食积等,也容易导致气机逆乱出现嗳气。

很多患者有舌红,口苦口干,胃脘嘈杂,大便不畅等热象,又有得温则减、食凉饮冷后则会腹泻的寒象。

并且都是大都是因为劳累过度、受凉之后加重并复发的。

治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制酸止痛、升清降浊。

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

基本方:

制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炒白芍30克,木香12克,白芷12克,蒲公英30克,代赭石20克,莱菔子15克,海螵蛸15克,煅瓦楞15克,枳实10克,炒麦芽15克。

加减:

肠鸣腹泻、大便稀薄加焦山楂15克,炮姜10克。

邓沂教授治本病常常将干姜易成炮姜,干姜有刺激伤胃的弊端,炮姜炮制过后

辛辣之味大大降低,但又保留了辛散暖脾的功效,可以助半夏辛开散寒。

纳呆加陈皮10克,砂仁6克。

食积化热加焦三仙各15克,连翘30克。

夜卧不安加川芎12克,酸枣仁30克。

舌有瘀斑,舌下络脉曲张或胃脘部刺痛,加丹参20克。

肠化生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

性情急躁或性格郁闷,加郁金15克。

两胁疼痛加川楝子12克,元胡12克。

方解

邓沂教授善用经方,但又不排斥时方。常采用“经方头,时方尾”。

本方以半夏泻心汤为主,合上芍药甘草汤。

其中方中用半夏以散结消痞,黄芩、黄连苦降清热,党参、炙甘草能补中益气。

白芍与炙甘草相伍取自芍药甘草汤,配以解痉行气的木香和专入阳明经止痛的白芷,以达到行气消滞、解痉止痛的功效。

白芍、甘草、木香、白芷行气缓急止痛,是邓沂教授治疗腹部疼痛的常用药对。

蒲公英清胃火解毒,现代研究表明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都可以在胃黏膜中可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代赭石、莱菔子降气和胃消胀。

枳实消痞散结。

海螵蛸、煅瓦楞以制酸止痛。

炒麦芽一可以消食和胃,二可以顾护胃气。

全方辛开苦降,寒热平调,补中益气。

方证对应,效果理想。

萎缩性胃炎病情迁延难愈,且经常因为饮食不慎、情志不舒而复发,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注意保暖。更要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治疗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案例

任某,女,52岁。经遵义医学院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兼十二指肠霜斑样溃疡,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胃脘胀满疼痛,不能吃硬物,以流食为主,困倦乏力,面色不荣,形体消瘦,血压偏高,头部胀痛,舌红,苔黄腻,脉细弱。以此辨为脾胃湿热夹虚证,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

黄连15g,黄芩15g,生半夏12g,红参10g,干姜10g,大枣12枚,炙甘草10g,藜芦2g,木香24g,五灵脂10g,桂枝10g,白芍30g,海螵蛸24g,牡蛎24g。

7剂,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胃脘胀满疼痛,吃东西略有好转,自体感觉有劲,7剂。

三诊:诸证明显好转,又以前方治疗半年。

7月15日开始服药,12月3日经胃镜检查基本逆转,诸证消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一50岁女性患者治疗前胃镜报告

治疗半年后复查报告

半夏泻心汤首载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原用于小柴胡汤证误下成痞,现常用于急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尤其在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已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确切的疗效;

廖纬琳等对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半夏泻心汤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可以改善腺体萎缩情况,促进幽门螺杆菌转阴;

杨晋翔等进行了相同的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在临床和胃镜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小檗碱,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

中医不是杀死身体上的病毒或细胞,它主要是改善人体环境,调畅气机,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机体的平衡。消化系统的疾病,与情志,饮食不节,药物伤害有一定的相关。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首先应该改变饮食起居规律,不暴饮暴食,不恣食生冷粗硬,不饮浓茶烈酒,不过食辛辣,早睡早起,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恼怒及情绪紧张,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主要参考资料

1.朱俊霞,刘凤斌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探讨;中草药,2021年1月;

2.廖纬琳等,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医药卫生》2019年 第10月 02 ;

3.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医药卫生》2017年 第12月 04.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