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看巴蜀】梁平: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非凡气质
发布时间:2023-06-25 15:37:2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原标题:【文化中国看巴蜀】梁平: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非凡气质


(资料图)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写入报告。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重庆华龙网集团联动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重磅推出“文化中国看巴蜀”主题宣传,走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沿线市(区、县),用文化的温度和细腻的镜头,全景式展现川渝两地的城市品质和内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行至高梁,心纳平川,谓之梁平。

非遗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

梁平的非遗文化厚重深远,魅力无穷,延续着城市的文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诗人杜牧不仅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也为今人留下荔枝古道的文化遗产。

对于荔枝古道,明代《蜀中广记》曾有记载:重庆涪陵(荔枝园)—垫江—梁平—四川大竹——达县——宣汉—万源—陕西西安。

荔枝古道传播了梁平的文化,极富魅力的民间艺术薪火相传。梁山灯戏、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6项市级非遗项目、100项区级非遗项目,为梁平摘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桂冠。

梁平区蟠龙小学排练梁山灯戏

梁平灯戏:民间小戏登上大雅之堂

梁平的文化源远流长。

明正德年间,源于民间“玩灯”和“秧歌戏”的梁山灯戏始形成。上世纪五十年代,川剧团在梁平成立,正式将梁山灯戏搬上“大雅之堂”。

陈德惠指导梁山灯戏

今年80岁的陈德惠,是梁山灯戏的传承人。从艺四十余年,她见证了梁山灯戏的发展和繁荣。

1953年,年仅10岁的陈德惠进入梁平县川剧团,先后拜祝年芳、田秉友为师,学习花旦、刀马旦、青衣旦和梁山灯戏表演艺术。

自1980年开始,陈德惠主要从事梁山灯戏的表演、编导。1994年退休后,她继续从事梁山灯戏的创作、培训和演出工作。

在梁平博物馆,站在梁山灯戏的缩微戏台前,陈德惠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娓娓讲述着她的艺术人生。在她身后,正在播放梁山灯戏《招女婿》。

陈德惠(左)和谢红军(右)

“我在《招女婿》里扮演的是丈母娘,里面的演员是我教出来的,现在已经退休了”。提到《招女婿》,陈德惠脸上写满自豪。这台戏倾注了她的很多心血。

2001年,在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比赛中,《招女婿》获得金奖。

谢红军是陈德惠的老伴,也是梁山灯戏市级非遗传承人,主要负责灯戏的声腔创作。

在夫妻俩的努力下,梁山灯戏不断推陈出新,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竹帘织机

梁平竹帘:方寸之间绘出精彩世界

“薄如蝉翼淡如烟,千丝万缕总相连”。

这是清代《高梁耆英集》一书对梁平竹帘的生动、形象描述。

梁平竹帘是传统手工艺术,源于北宋,因破竹取丝而成竹帘。史料记载,梁平竹帘曾被列为皇家贡品,素有“天下第一帘”之誉。

竹帘画《四季花鸟》

在清末,梁平民间画师方炳南在竹帘上作画,开启梁平竹帘画的先河。其后,苏葆祯、杨济川等著名画家,也留下竹帘作画的传世佳作,在方寸之间绘出精彩世界。

“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梁平竹帘色泽典雅、工艺精细,“一帘幽梦”传承千年。

牟秉衡展示向学生展示梁平竹帘

今年84岁的牟秉衡,自幼爱好画画,是梁平竹帘的传承人。

1958年,牟秉衡进入梁平工艺竹帘厂,从事美工和竹帘制作。在他的家中,随处可见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竹帘画。

牟秉衡认为,梁平竹帘不仅是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能够讲述梁平的故事、延续城市的文脉。

木版年画:民间“土门神”走向东南亚

梁平是一座有品质的城市,处处充满着文化气息。

梁平木版年画与梁平灯戏、梁平竹帘并称梁平“三绝”,在众多非遗项目中熠熠生辉。

梁平木版年画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民间称为“土门神”,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曾被誉为川东奇葩。

学生体验制作木版年画

每逢春节,秦叔宝、尉迟恭等唐朝名将的形象,经常作为梁平木版年画的“门神”,张贴在千家万户的门上。

梁平木版年画,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闲披屏市诸先生,官禄榜黄色色新,更有驰名京省处,钩金水甲土门神。”

清初,蓝选青所作《竹枝词》中的“土门神”,就是梁平年画。当时,梁平木版年画已经畅销东南亚。

梁平木版年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画家。今年57岁的徐家辉就是其中之一。

徐家辉指导学生制作木版年画

徐家辉是梁平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跟随爷爷徐典隆学习木版年画技艺。

经过三十余年的艺术实践,徐家辉已经系统掌握梁平木版年画的核心技艺,他的作品以墨线为骨,线条细腻,色彩浓艳,对比强烈,构图饱满,有着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和芳香的泥土气息。

“把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徐家辉谨记家族长辈的叮嘱,不断收徒授艺,致力于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让文化浸润城市品质。

非遗展示走进梁平滑石古寨景区

非遗传承:文旅融合迸发出新活力

非遗文化需要传承,城市文脉需要延续。

新时代,新征程。

梁平不遗余力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走好文旅融合之路。扎实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购物节”等非遗文化传承活动。百里竹海、滑石寨、猎神居等景区积极融入非遗文化,依托旅游业发展竹编、竹雕等非遗文化产业。

到目前为止,梁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营单位已达405家,“梁平竹帘·小台屏”“梁平竹木工艺雕刻”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特色文化新产品。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走进梁平双桂中学

除此之外,梁平正在谋划打造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百里竹海康养小镇、梁平巴蜀非遗文旅小镇、赤牛城文旅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璀璨的非遗文化,镌刻着梁平的非凡气质。在一代又一代非遗人的传承中,正在焕发光彩和生机。

联合报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陈发源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何佳欣

图片:梁平区非遗保护中心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