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行|我以我笔荐轩辕
发布时间:2023-07-06 16:32:21 来源:齐鲁壹点

文字&摄影(手机照)|流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厚博大,是世界上最为灿烂的文明之一。五千年文明,绚烂而古老。然而,文化的演变,千百年来被一次次的战争、侵略、灾难和变迁所冲击,不得不说,这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悲哀。所幸的是,我们正迎来中华文化的复兴。如今的中华大地,正荟萃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复兴力量。


(资料图片)

现如今,话传统,不仅意味着传承和守护传统文化,更为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它有它独特的性质与文脉。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载体,它兼备了文化的传承、教化和表达的作用,以及体现社会伦理、道德、价值和智慧的内涵。传统文化与英雄史、名人事迹、民俗习惯,互补共进,是一种有机的底蕴关系。因此,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对于文化材料的保护外,还需要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深化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通过其新的方式,向新的生活实践靠近。比如农行的发展史,个人的成长史等,可以通过以“向阳而行”的主题方式,在整个行业广泛征集相关的物品、资料,挖掘先进人物,报道感人事迹,树立英模形象,形成本行翔实生动的发展史、群英谱、活教材。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谈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需要互相配合,有机结合。如何复兴中华民族的文化,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带动文化的繁荣发展。革命的火种虽然已经激起了一种新的变革趋势,然而新时代的文化复兴、文化升华需要发扬前人遗产,重新审视和打造文化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发扬传统文化,还要在此基础上,继承发展和创新文化,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体制结合,互相渗透和交融,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出新的贡献。结合农业银行,则可以通过举行英模报告会,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等方式,大造声势,让“敬业爱岗,争创一流”形成风尚,把农行人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聚力量,文化复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部门、各机构以及广大农行人,都应该以主动发挥示范作用,带头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让传统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现代化与时代化。作为山东农行,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科技与业务怎样飞速发展,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山东农行“立四气,争第一”的精神。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延续传统、推动复兴的抓手,是着眼点,也是落脚点。应该通过各种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身边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让广大员工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引起共鸣,以此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积极发挥农行粘合器和助推器的作用,助力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而提高企业凝聚力,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在当今社会,文化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需要更强的文化支持力。今天,我们要以热情的心态、积极的心情聚集在中华文化复兴的行动里,同时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上去。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的传播与运用,让中华文化真正地在世界文化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实现有好的发展与坚实的基础。

谈传统,话复兴,讲凝聚力,不由得又想起我的老领导、知心大姐张宜霞。她退休后生活多姿多彩,身退岗,但心不退休。始终学习不止,进步不断。这些年来,她退而不休,依旧与时俱进,摇身变成了一名作家,用一支三寸笔杆,宣传农行精神,传播优良家风,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她的散文“娘的三句话,影响我一生”被《读者》杂志刊载,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还有,当我看到她那篇“西仓库往事”一文后,那种深深的震撼从未有过,正是这篇文章,揭晓了张宜霞大姐如此优秀的谜底。虽然,人人都不希望苦难经历,但不得不说,正是由于这些青少年时期的苦难经历,才奠定了她一生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品质。另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张宜霞大姐有幸生长在一个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好父母家庭里——除了“娘的三句话”,还有“大大教我打算盘”,“娘的朋友圈”,从这些文章中不难看出,生长环境对于张大姐日后成才、成功的重要性。好的家风,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像一口水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方面使得她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再就是,张宜霞大姐那篇“我的69本工作笔记”的文章,看过以后很震撼,但一点都不意外。69本笔记,人生能不一路风尘一路凯歌么!89万字,垒就的必定是人生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张大姐的69本笔记,再次印证了“没有人是随随便便成功的”“优秀是一种习惯”等至理名言。这等身的笔记,是她成功的基石!见证了她的成长,记录了她的忙碌,目睹了她的辛苦,凝聚了她的心血。它是张大姐勤勉、专注、踏实、好学的最好注脚!是她认真负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最好佐证!是她运筹帷幄、举重若轻、风生水起、笑看风云最好的诠释!可敬之人,必有可贵之处!优秀的人,必有优胜于人的习惯。12年半,69本笔记,89万字——在这一组单调乏味的数字背后,就是张大姐一直以来那么优秀的秘密所在。

张宜霞大姐的文章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特别是“娘的三句话”这篇,是因为现如今的社会太需要这样的活教材啦!古往今来,有多少这样目不识丁、朴实、善良、平凡又伟大的娘,在她们的言传身教下,中华传统美德才得以代代相传。张大姐把娘的日常言行用心梳理认真记录下来,既是在特殊日子里与娘又重新推心置腹地对话、拉家常,也是奉献给大家的一道丰盛精神大餐——润心养气滋补壮骨!滋润现代人日趋干涸的灵魂,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传统风气。都说少年强则国强。其实,每个人若都能像朴素的娘一样做人行事的话,那么我们的祖国哪有不强之理?!张宜霞大姐每篇朴实无华的文章,让世人真正看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是如何得以薪火相传的。为娘骄傲!为张大姐点赞!

我的老同学于鹏,在参加同学女儿的婚礼上,我们大学毕业三十年后第一次相见。青年时候的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很有文学艺术细胞,长得很帅,印象中不太爱说话,且特立独行,有一股子文人墨客自命不凡的清高傲劲。而人过中年的他,形体已比年轻时大了好几号,“司令部”亦呈现“地方支持中央的态势”,聪明人的特征愈加明显,但依旧风度翩翩。他在婚宴酒桌上的几句话特别入耳入心。他说,“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少追悔多聚会,少投资多消费。”在私下里闲聊还得知,他现在开始重新学习世界近代史和中国历史,工作之余,就出海登岛探险锻炼。他专门选择那些无名岛去探索攀岩,既能锻炼身体还能磨练意志修身养性。他说,有了第二代,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要给孩子一瓢水,自己就得先有一桶水,什么事情都得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这,就是最接地气、最好的传承。

最近于鹏写的自传式小说《卖钱记》,是一篇回忆农行发展、自身成长经历的上乘之作。生动风趣,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画面感很强,语言极富个性,很有张力,诙谐调皮,与时俱进,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读来很亲切,也让人受益匪浅,仿佛又从头活过一样。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后悔。

我们不能够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质量。我们不能够改变客观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世界很大,我们很渺小,但体积不能代表一切。我们的精神品质就像一根根留于黑暗中的蜡烛,一旦被正确抉择的火焰点燃,就会向周围辐射光芒,直到照亮整个世界。

不犹豫,不后悔,开始后,坚持住,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只有这样,才能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路在脚下,处处风景。谁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一路走来,历练在路上,美景也会在路上。人生就是这样,就像旅行一样,目的地也许并不那么重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当下的每一个瞬间,珍惜旅行这个自始至终的全过程,才是智慧的人生之旅。

总之,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是我们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三个必要条件。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必须做出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新的魅力,同时与现代科技体系、现代经济一起发展,继承发扬和创新文化,让中国文化真正从中国走向世界。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吾以为,文学艺术作品,其精神性价值就是以反映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为其使命的吧。否则,就失去了艺术的价值,也就是我们通俗说的会丧失艺术生命力。所谓精神性价值,也就是通过文学的描述,联系生活实际、自身经历,促使人们对生活有思考、有想法,从而去改变自身想法,最终能改造世界。文学的价值要真正得到实现,全靠读者的参与和认同。我想,真正的文学是坚持从生活出发,真实地描绘生活,反映人民的真实生活,它既揭露、鞭辟社会中的黑暗面,也讴歌、传播社会上的真善美,反映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大到一个国家的兴亡。真正的文学作品就是寓教于乐,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吧。每个人只有结合自身体会,不断琢磨吸收消化,境界方可升华,社会才能进步。像张宜霞大姐和于鹏同学那样,拿起手中的笔,写自己的经历,讴歌这个时代,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件利国利民、惠及子孙万代的善举。窃以为,这是对传统最好的传承,是对复兴最好的参与,是对凝聚力最好的加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愿更多的同行、同事、朋友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欣然拿起手中的笔来,写出自己的心声和过往,留下一袭花香,一首首光阴的故事……

作者简介:

焦丽苹,笔名流苏。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社社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签约作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点号原创达人。2020年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点号十大个人号”,2021、2022年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点号影响力创作个人”。

出版散文集《走在春天里》《爱情是款化妆品》两部。获首届“中国金融网杯”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散文类优秀奖;第二届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散文类二等奖;第一届“青未了”散文大赛三等奖;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大赛优秀奖;第一届青未了金融散文奖二等奖;多次获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清泉计划奖”。

壹点号流苏随笔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